【新聞報導】核研所新技術 農林廢棄物解聚糖化為有價工業原料

deco

【新聞報導】核研所新技術 農林廢棄物解聚糖化為有價工業原料

2018.11.28

【亞太新聞網/記者蕭任峰/台中報導】

▲逢甲大學商業化養豬場氫烷氣發電設施。(圖/核研所提供)

在經濟部能源局補助下,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(以下簡稱核研所)多年來深耕二代生質能源技術,所發明之「可多元化應用之纖維生質物解聚糖化技術」,為一種能夠將農林廢棄物、能源作物等纖維原料,經解聚及糖化處理後轉換為有價工業原料的創新技術及量產系統,並已驗證適用於多種料源,具長期穩定性、高解聚效率、低能耗及低維修保養等符合商業應用需求的功能。

目前本技術已有9件國內外專利保護,可應用於低碳能源(非糧生質酒精)、高階醫材或生質塑膠(聚乳酸材料)、高值材料(奈米纖維、碳纖維)、食品飼料(木糖、木寡糖、木糖醇)等綠色產業,市場寬廣潛力極高,並已於105年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新創獎。近年來為了推動生質能極大化與多元化應用,核研所亦進一步將上述解聚技術精進,並整合厭氧發酵產製沼氣,其實驗測試結果已顯示,解聚技術可有效破壞纖維原料的結構,且被破壞纖維料源不僅可逕行進行沼氣生產,亦可適當的添加於具有生產沼氣潛力之畜殖廢水、工業及生活廢水,有效提升原廢水沼氣生產量且加快生產速率,據此提升沼氣生產之經濟性。整體而言,該發明除了具有協助國內打造新興之生質精煉產業的潛力外,同時兼具協助國內增加生質綠電之貢獻、降低化石資源依賴及創造溫室氣體減量之三贏效益。

▲逢甲大學HyMeTek產氫技術演進圖。

複雜有機物如農業廢棄物稻稈、蔗渣、廚餘、畜牧廢水等可以透過產生沼氣的方式來產生能源如電力與熱能,而這樣的一個技術應用在歐洲已有1900座大型沼氣發電廠。逢甲大學所發展的二階段沼氣生產技術”HyMeTek”主要是將傳統的單一階段產沼氣程序(酸化與甲烷化在一個反應槽完成),轉變成高效率的二階段產氫產甲烷程序(酸化產氫與產甲烷分兩個反應槽來完成產沼氣的程序),而這樣的一個技術是目前的全球發展高效率沼氣技術的新趨勢。到目前為止該技術可以提升傳統沼氣產生量達8-43%,逢甲大學生質氫能團隊發展HyMeTek技術從1998年開始在實驗室以批次燒瓶開始,進而到連續流方式產生物氫,最後在實驗室固定優化的生物菌種,2006年發表了生物產氫速率(15 m3/L/hr)世界第一的學術論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,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際研發團隊超過這一個紀錄。然而高產氫速率不代表可以將該技術商業化,故逢甲大學從2006年開始發展商業化技術,從能源局的計畫支持,結合科技部、教育部以及逢甲大學重點計畫的支持,在逢甲大學校園內建造了瘸世界第一座生物產氫的先導工廠,該工廠也經過三次的進化加入了產甲烷槽、生物氫加氣站等設備,逢甲大學也開發了移動式’二階段沼氣諧能發電站”,也於台灣中部啤酒廠、食品工廠實地操作驗證。

目前逢甲大學的技術已實際商業化應用於南投草屯新合興牧場,設計發電量為25 kW,預估每年可回收躉購經費約100萬元。逢甲大學所開發的”二階段高效率沼氣生產技術HyMeTek”除了可以處理高有機汙染的廢水,還可以產生生質能源賣電給國家產生經濟價值,也可以提升產業的綠色形象,未來也可以賣出減少二氧化碳所累積的”碳權carbon credit”,可以說是近期最夯的生質能源技術,在目前政府5+2產業的推動下,以及鼓勵以大豬場帶小豬場的政策推波助燃下,該技術產業發展與提升我國再生能源佔比則可以期待。(經濟部能源局補助)

新聞來源:http://www.atanews.net/?news=51672

相關新聞